日常生活中,我们常遇到牙膏用到挤不出只能扔掉的现象。为了将牙膏“吃干榨尽”,定远县连江镇的周仁祥潜心12年,发明了一种节约型膏体塑管包装头,这种包装头可通过折叠带将最后一点牙膏挤压出来。记者了解到,周仁祥在当地本是位画家,但是他却钟情于发明,近20年中获得了三项发明****。
12年钻研将牙膏“挤尽”
牙膏用到最后挤不出就扔掉的情况,每个人都可能遇见过。这个大家习以为常的问题,却引起了周仁祥的关注:每支牙膏约有0.4元的膏体浪费,全国有牙膏消费者10亿人,仅这项每年累计经济损失约10亿元。不仅仅是牙膏,膏体类复合软管包装产品种类繁多,特别是医药、化妆品,这类产品在管体内残留废弃造成浪费不说,由于它们多含化学物质,废弃后,对环境也造成了污染。
记者注意到,周仁祥的发明,与常用的牙膏塑管包装头差别并不太明显:牙膏封口处的圆形塑料板换成了梯形的,并在两侧加一些有扩展空间的折叠带。这个看似简单的创新却花费了周仁祥12年时间。
周仁祥告诉记者,他很早就有了发明的想法,他工作之余就在纸上写写画画,设计图纸,先后否定了7个设计方案。 2006年,他在作画时,折叠无纺布让绘画产生透视效果的方法一下让他产生了灵感。 “折叠带的厚度和层数也很有讲究,”周仁祥说,100克、140克、180克,不同包装的牙膏管与折叠带匹配的数据都要根据精确计算得来,这样才能保证既不浪费包装材料,管内的空间又刚好能将膏体全部排出。
有心发明人谏言行规
在研究节约型膏体塑管包装头的同时,周仁祥还发现一个问题:比如牙膏包装上标明净含量140克,其实消费者并不能足量使用,周仁祥将这一问题反映到中国计量科学院,提议能否用“可用量”这一概念。这一建议很快得到中国计量科学院的回应:“可用量”确实比净含量表述规范,该意见将反馈到这一行业,促成其用语规范。
在定远县,周仁祥为人们所熟悉的身份是画家。在1999年迎接澳门回归时,周仁祥历经三个多月绘制了一幅长10米、宽3.2米的大型彩绘《瑞莲燕子归巢图》,获得了当地文化界的认可。但相对于作为饭碗的绘画,“爱琢磨”的周仁祥显然更热爱发明。近20年来,周仁祥一共有3个发明,包括环保多功能垃圾桶,以及无空气阻力两用自动关启汽车后视图像显示器,都获得国家****。
“汽车后视镜的发明也是为了节约、环保,降低能耗,它的市场前景很好,”周仁祥对自己的发明很有信心,他说自己是安徽人,希望自己的发明能在本土企业转化,为节约型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 |